一定浓度的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,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,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。倒酒时将酒线高高拉起后,酒线落入酒杯撞击液面产生的泡沫。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酒花。
看酒花不建议用大的容器,口径3到4厘米最好,不要超过4厘米。把酒瓶往上拉起来,慢慢地倒,酒丝很细,落在杯子中间,杯子里面自然就会有花了。拿着酒瓶对着酒杯的侧壁慢慢倒是永远也倒不出花来的,那不是酒的问题,而是拉酒花的方法不对。
与酒花有关的因素
1)酒龄
酒的度数相同,如果酒的酒龄越短,打起酒花后,面花越大,坐花时间短,散花 很快,酒花不均匀。而酒龄越长的酒,酒花细小均匀,有堆花,坐花时间长。
2)温度
酒花在夏季会更大,冬季会变小;坐花在夏季时间短,在冬季时间长。还有挂杯在冬季较厚,夏季较薄。
温度高,面花大,酒花不均匀,坐花时间短。温度低,面花细小均匀,有堆花,坐花时间长,里花持久。
3)酿造工艺
酒精酒的酒花,面花很大,不均匀,坐花时间短,散花快。
粮食酒的酒花,坐花时间长,酒花均匀细小。
4)微量成分
酒中含有己酸,戊酸,庚酸,亚油酸乙酯等物质,这些物质对酒花大小,厚薄,坐花时间长短等都是有影响的。
酱香型白酒,浓香型白酒,兼香型白酒等等,这些香型的白酒所含微量物质较多,酒花会更多,更好看。
5)度数
酒精度在52到53度酒和水的结合最好,成为网状,故口感各方面优于其他度数。故而这个度数的酒花也是最丰富持久的。
酒花的大小与溶液表面张力有关,一定的酒花反映着一定的酒精度。
存放多年的老酒,不管是何种香型,酒液都会发生一些变化,不管是挂杯程度还是酒花持续时间,都与新酒不同。即使因为度数较高的关系,酒花很大,但醇厚的酒体还是会让酒花保持更长的时间。
这不是因为白酒的度数降低了,而是因为白酒的缓慢酯化提高了它的粘稠度,让酒花更稳定了。
一听
好酒是有生命的,酒花好比人的脉搏,体征极佳为53度。
好酒的雨点有共同的特征——黏、密、细、碎、小、长,听着像密密麻麻的小雨。越是好酒,泡沫声越绵细。
不好的酒你摇一摇,打开盖子放在耳朵边,听到的是雷阵雨,声音大而稀疏。
它用的粮食也一定不是纯高梁,肯定没有掺入1.2倍的大曲糖化发酵,更重要的是它肯定没有窖藏太长时间,所以酒体不稠润。
总结一下:
如果摇晃酒瓶贴耳能听到“啪啪啪”的爆破声,并且持续时间长达15秒乃至60秒,表明白酒的保存状况良好。
如果只能听到“呲呲呲”的微弱声音,则表示这瓶酒已达不到53度完好的保存状态了。
二看
如今老酒收藏盛行,按照酒花来判断度数的高低以及真假的方法,也出现了一些变化。
其中最常见的就是“看花量度”。
1.大清花
酒花大如黄豆,整齐一致,清亮透明,消失极快,酒精含量在60至75%。
2.小清花
酒花大小如绿豆、清亮透明、消失速度慢于大清花,酒度约在50至60%。
3.云花
酒花大小如米粒、互相重叠(可重叠二至三层)存留时间比较久,约2分钟,酒度在40~50%之间。
4.二花又称小花,形似云花,大小不一,大者如大米,小者如小米,存留时间与云花相似,酒度在15~40%之间。
总结起来就是:
酒花越大,消散越快——酒度越高;
酒花越小越少,消散越慢——酒度越低。
在排除添加剂的情况下,酒的品质越好,酒花细,大小一致且颗粒饱满,堆花时间长。
酒花好的,一定是好酒?
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酒花剂和增稠剂,因此酒花并不是判断酒度和酒质的唯一标准,也不能做到完全精确。
1)起泡剂
很多商家也知道大家会看酒花来辨别酒质的好坏,所以他们会在酒中加入“起泡剂”。让酒的酒花看起来更多,持续时间更长。特别是那种低价的劣质酒,最喜欢在酒里加起泡剂。
2)增稠剂/塑化剂
酒花的数量和大小与酒的粘稠度有很大的关系,于是有很多商家添加增稠剂来增加白酒的浓度和粘稠度,以此人工做成“优质酒花”。
3)碳酸饮料
苏打水,雪碧等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,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由于溶解度降低而从液体里放出产生气泡。添加碳酸饮料也能够增加酒花的数量。
喝白酒就是在细腻地雕刻时光,品味岁月。为了能够好好喝酒,喝到好酒,我们应该学习更多关于白酒的知识,才不会上当受骗。
所以我们在购买白酒的时候,还要从多方面去考量酒的品质。
相关术语:
酒花是有很多术语的,在业内我们会把酒花分为:面花、边花、里花、堆花、坐花、散花。
面花:剧烈摇动酒后,酒液表面形成的泡沫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花。
边花:紧紧靠在酒杯杯壁的酒花称为边花。
里花:酒液中所形成的细小或者微点状的小泡沫。
堆花:酒液表面所形成的面花堆积厚度。
坐花:酒液面花或者里花的持续时间。
散花:酒花散去或者消失。
酒花大小:
碎末花<小黄米花<黄米花<高粱米花<绿豆花<黄豆花<花生米花
一定浓度的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,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,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。倒酒时将酒线高高拉起后,酒线落入酒杯撞击液面产生的泡沫。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酒花。
看酒花不建议用大的容器,口径3到4厘米最好,不要超过4厘米。把酒瓶往上拉起来,慢慢地倒,酒丝很细,落在杯子中间,杯子里面自然就会有花了。拿着酒瓶对着酒杯的侧壁慢慢倒是永远也倒不出花来的,那不是酒的问题,而是拉酒花的方法不对。
与酒花有关的因素
1)酒龄
酒的度数相同,如果酒的酒龄越短,打起酒花后,面花越大,坐花时间短,散花 很快,酒花不均匀。而酒龄越长的酒,酒花细小均匀,有堆花,坐花时间长。
2)温度
酒花在夏季会更大,冬季会变小;坐花在夏季时间短,在冬季时间长。还有挂杯在冬季较厚,夏季较薄。
温度高,面花大,酒花不均匀,坐花时间短。温度低,面花细小均匀,有堆花,坐花时间长,里花持久。
3)酿造工艺
酒精酒的酒花,面花很大,不均匀,坐花时间短,散花快。
粮食酒的酒花,坐花时间长,酒花均匀细小。
4)微量成分
酒中含有己酸,戊酸,庚酸,亚油酸乙酯等物质,这些物质对酒花大小,厚薄,坐花时间长短等都是有影响的。
酱香型白酒,浓香型白酒,兼香型白酒等等,这些香型的白酒所含微量物质较多,酒花会更多,更好看。
5)度数
酒精度在52到53度酒和水的结合最好,成为网状,故口感各方面优于其他度数。故而这个度数的酒花也是最丰富持久的。
酒花的大小与溶液表面张力有关,一定的酒花反映着一定的酒精度。
存放多年的老酒,不管是何种香型,酒液都会发生一些变化,不管是挂杯程度还是酒花持续时间,都与新酒不同。即使因为度数较高的关系,酒花很大,但醇厚的酒体还是会让酒花保持更长的时间。
这不是因为白酒的度数降低了,而是因为白酒的缓慢酯化提高了它的粘稠度,让酒花更稳定了。
一听
好酒是有生命的,酒花好比人的脉搏,体征极佳为53度。
好酒的雨点有共同的特征——黏、密、细、碎、小、长,听着像密密麻麻的小雨。越是好酒,泡沫声越绵细。
不好的酒你摇一摇,打开盖子放在耳朵边,听到的是雷阵雨,声音大而稀疏。
它用的粮食也一定不是纯高梁,肯定没有掺入1.2倍的大曲糖化发酵,更重要的是它肯定没有窖藏太长时间,所以酒体不稠润。
总结一下:
如果摇晃酒瓶贴耳能听到“啪啪啪”的爆破声,并且持续时间长达15秒乃至60秒,表明白酒的保存状况良好。
如果只能听到“呲呲呲”的微弱声音,则表示这瓶酒已达不到53度完好的保存状态了。
二看
如今老酒收藏盛行,按照酒花来判断度数的高低以及真假的方法,也出现了一些变化。
其中最常见的就是“看花量度”。
1.大清花
酒花大如黄豆,整齐一致,清亮透明,消失极快,酒精含量在60至75%。
2.小清花
酒花大小如绿豆、清亮透明、消失速度慢于大清花,酒度约在50至60%。
3.云花
酒花大小如米粒、互相重叠(可重叠二至三层)存留时间比较久,约2分钟,酒度在40~50%之间。
4.二花又称小花,形似云花,大小不一,大者如大米,小者如小米,存留时间与云花相似,酒度在15~40%之间。
总结起来就是:
酒花越大,消散越快——酒度越高;
酒花越小越少,消散越慢——酒度越低。
在排除添加剂的情况下,酒的品质越好,酒花细,大小一致且颗粒饱满,堆花时间长。
酒花好的,一定是好酒?
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酒花剂和增稠剂,因此酒花并不是判断酒度和酒质的唯一标准,也不能做到完全精确。
1)起泡剂
很多商家也知道大家会看酒花来辨别酒质的好坏,所以他们会在酒中加入“起泡剂”。让酒的酒花看起来更多,持续时间更长。特别是那种低价的劣质酒,最喜欢在酒里加起泡剂。
2)增稠剂/塑化剂
酒花的数量和大小与酒的粘稠度有很大的关系,于是有很多商家添加增稠剂来增加白酒的浓度和粘稠度,以此人工做成“优质酒花”。
3)碳酸饮料
苏打水,雪碧等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,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由于溶解度降低而从液体里放出产生气泡。添加碳酸饮料也能够增加酒花的数量。
喝白酒就是在细腻地雕刻时光,品味岁月。为了能够好好喝酒,喝到好酒,我们应该学习更多关于白酒的知识,才不会上当受骗。
所以我们在购买白酒的时候,还要从多方面去考量酒的品质。
相关术语:
酒花是有很多术语的,在业内我们会把酒花分为:面花、边花、里花、堆花、坐花、散花。
面花:剧烈摇动酒后,酒液表面形成的泡沫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花。
边花:紧紧靠在酒杯杯壁的酒花称为边花。
里花:酒液中所形成的细小或者微点状的小泡沫。
堆花:酒液表面所形成的面花堆积厚度。
坐花:酒液面花或者里花的持续时间。
散花:酒花散去或者消失。
酒花大小:
碎末花<小黄米花<黄米花<高粱米花<绿豆花<黄豆花<花生米花